市场震荡整固,转型牛股登场《柳哥财经》午评(04.01)
市场震荡整固,转型牛股登场
周二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午间收盘,沪指+0.44%,深成指+0.32%,创业板指+0.32%,全市场上涨个股有4037家,下跌个股1060家,74只股涨停,两市半日合计成交7108亿,同比上日缩量613亿元。盘面上,可控核聚变、林业、CXO、动物保健、免疫治疗、化药、创新药、超导、仿制药、维生素等涨幅居前,白色家电、银行、电子商务、电信服务、电机制造、云服务、产业互联网、低市盈率、智谱AI表现不佳,领跌市场。
二、市场展望
今天早盘,A股普涨,医药股全线爆发,高位股与无业绩的垃圾股下杀,科技股企稳,板块轮动明显,银行股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全线回调,体现了市场权重搭台,个股与板块唱戏的市场热点转换特征。
今天医药股大涨或与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未知病毒,患者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带血和高温达39度,且无法起床。一名患者表示,即使在经过几天的治疗后,咳嗽症状依然存在,而新冠病毒和普通感冒的检测仍然是阴性。
这难道是老美谈判不成就开始放病毒了,有点像我们当初的新冠,莫名其妙就出现了,该消息是医药板块上涨的催化剂,医药经过长时间调整以后,短期走势是远远强于大盘,如果病毒恶化,医药板块出现一波反弹的概率是很大的,毕竟调整充分。
今天新发社发表最高领导人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向全国人民发出建设科技强国,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最强音,向市场发出科技强国、科技兴国的积极信号,对科技股是重大利好。
展望后市,4月份有一大扰动是业绩披露临近,当前阶段对业绩确定性的要求会逐渐提高,而表观的现象则是资金对估值合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盘面上看,则是呈现出轮动加快,交易难度加大的特点。
行业方面,此前科技领域的拥挤度高达45%(以TMT行业为例),目前拥挤度已回落到32%左右,复盘来看,这个阶段会有部分资金选择抄底。而低位票的轮动修复主要围绕绝对低估值的方向为主,但很多行业并没有看到太明显的景气度提升。
总的来说,顺周期修复上行空间有限,科技行情继续收缩聚焦。盘面呈现轮动加快,交易难度加大的特点。短期只能沿着估值处于绝对低位的方向寻找机会,不论是科技方向还是非科技方向,震荡仍将进一步推进。
综合而言,下一阶段股指将从横盘震荡进入震荡整固的阶段。
不过,从全年和全局的角度看,过去三年的市场出清、决策层扭转形势的决心与后手以及无风险利率下降推动增量资金入市的趋势已经形成,2025年中国股市迎来“转型牛”。
首先,在此前密集的催化后,目前暂缺乏对宏观政策、经济增长、产业突破等预期层面的有力进展与上修动力,进入“等待期”。
其次,部分指数和板块以及中小市值估值和换手率走到偏高的水平,前期交易的表达比较充分,隐含其对流动性变化将更敏感,波动或有所加大。
再次,国内财报季业绩成色检验在即,不确定因素较前期将有所增加,整体市场承担风险的意愿会出现降低。
配置方面,风格平衡重视业绩,看好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等受益板块。同时,自由稳定现金流主题短期将重回视野,并回避中小市值。
综上,市场震荡整固,转型牛股登场。
三、策略精选
1、 煤价或将稳步回升,看好高长协一体化龙头盈利韧性
2024年煤炭进口量达5.4亿吨,约占国内煤炭总供给的10.2%,在国内煤炭需求仍有增量的情况下,进口煤是供给重要补充,而进口煤的潜在减量趋势或将助力短期煤价企稳,随着下半年旺季到来以及数据中心等新需求加速放量,煤价或将稳步回升。看好长协销售比例较高的一体化龙头公司在煤价低位阶段的盈利及现金流韧性。
2、猪周期可布局超跌反弹
预计2025年我国生猪供给整体较为宽裕,生猪价格因生猪产能回升影响预计表现为下跌趋势,Q4有望回升。猪价下跌将对生猪养殖盈利带来压力,将倒逼上游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目前能繁母猪产能已连续两月出现减产,未来仍有较大去化空间。
原材料价格方面,因供需格局总体偏宽松而回升空间受限,虽然存在关税政策扰动,但预计生猪养殖成本压力整体可控。当前生猪养殖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关注产能去化预期带来的超跌反弹机会。建议关注具有成本控制优势、规模优势的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3、AI应用商业化2025年将快速落地,软件公司有望释放业绩
AI应用商业化2025年将快速落地,成本结构有望向研发支出倾斜,软件公司有望释放业绩。建议关注:企业级AI软件;内容创作工具;营销与客户服务平台;AI有望赋能教育、金融和医疗等垂直场景实现客户规模增长、付费渗透率提升。
风险提示:以上资讯仅作为学习交流,不代表投资决策,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投资顾问:福建中讯证券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陈利柳,证书编号 :A0690623120002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