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场云峰会看,如何推进中国产业数实融合?
数字融合,正改变中国。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贵州,又出圈了!
继村BA火遍全网后,贵州又迎来一场盛会——数博会。
作为大数据之城、中国数谷,贵州数博会吸引了众人目光,参展企业和人数之多,创历届之最。
会上,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并迫切地想知道,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
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同时举办的华为云 云上屯峰会上。
【筑牢数字底座,让数据开口说话】
信义玻璃,是我国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玻璃产线世界第一。
该公司有11个园区、几十条产线。过去,其业务数据分散存储在上百个应用系统中,而且数据标准、口径都不统一。
以生产玻璃的主要燃料——天然气数据为例,有些产线显示的是最大值,有些产线显示的是平均值。
这就导致,公司在做整体能耗优化时,无从下手。
为了打破这种数据孤岛,2020年6月,信义玻璃与华为云合作,启动了信义浮法智能集控中心项目。
通过22场深入调研,华为云团队帮助信义玻璃确立了数字化转型的蓝图规划。
蓝图的第一步,是将IT数据和所有产线3000多台、10万多个点位的OT数据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统一的智能数据湖,实现数据的透明和可视。
在此基础上,通过采集生产供应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构筑了数字化运营的底座。
基于这些数据和模型,信义浮法智能集控中心可实时洞察全球工厂的生产状况,让数据“说话”,决策更加精准。
据信义玻璃自己的统计:
整套方案实施后,不仅产线的天然气能耗大幅下降,每年节约成本3到4亿元,而且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
在华为云 云上屯峰会上,类似信义玻璃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今天,在数字技术驱动下,中国制造正打开新的篇章。
贵州磷化集团,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磷化工企业。
2019年刚成立时,生产园区长期被无线接入网络瓶颈困扰。
那一年,也是中国5G网络商用元年,贵州磷化集团
5G毫秒级的空口时延,一举解决了之前园区的网络瓶颈,有力支撑了生产线对低时延、高可靠的业务需求。
公司的生产应用场景,也由此得到深度拓展。
今天,数字化浪潮正滚滚袭来。拥抱数字化,成为企业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之一。而要拥抱数字化,就必须构筑扎实的数字底座。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企业,不但在5G领域享誉世界,而且还打造了联接、计算、云和AI等全栈能力。
这种业界少有的全栈能力,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数字化筑牢底座,从而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
【技术、经验使能释放数字生产力】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今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再需要自建机房或者数据中心。借助云计算,企业可将自身业务搬到云上。
但上云,只是第一步。
如何在云上获得业界最前沿的技术,沉淀和复制经验,从而释放生产力,才是更为关键的一步,也是上云的真正价值。
2022年9月,贵州磷化携手华为云,在5G专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产线,打造了一整套智能制造体系。
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的生产设备,比如矿区的装载机、化工区的AGV小车,能够实现无人化操控,以及更多场景的设备联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基于5G+AI技术的无人机智能巡检,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步警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同样实现了智能制造的,还有全球最大水泥建材企业之一的海螺集团。
2018年,海螺集团历时两年,建造了智能化工厂。但如果让海量数据跑起来,成为集团需要攻克的下一道难题。
为此,海螺集团选择与华为云合作。在后者的帮助下,海螺集团建设了IoT集控平台,实现所有工厂生成数据的汇聚。
在此基础上,依托华为15年数据治理经验和能力,海螺集团把各种智能化应用实践协同起来,真正做到数据驱动的业务运营。
AI技术的加持,还让海螺集团水泥工厂的多项工艺得到优化。
比如,出窑熟料和出磨水泥,每五分钟推荐一次参数给生产系统,实现全生产系统的自动预判,有问题及时调整配方,减少质量波动。
甚至,在更为传统的酿酒行业,数字技术也正在让企业焕发新春。
2020年8月,贵州茅台牵手华为,正式启动“智慧茅台”建设。
根据规划,茅台将基于华为云,采用统一云建设思路,实现一朵云的统一管理。
具体来讲,在数信管理中心、17车间数据中心两个区域构建双AZ,建成“同城双中心”模式,并将数据量庞大且架构复杂的业务应用,跨异构迁移至统一的茅台云平台,同时保护迁移后云上数据的安全。
这个项目将由内而外重塑茅台,为茅台数字化转型注入信息化新动能。
【城市一朵云 构筑智慧城市新格局】
被改变的,远不止企业。
长江江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一度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让江豚回归江城,武汉市通过“数字江豚”项目,将江豚形象融入城市每个角落,不断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
该行动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武汉市民成为江豚守护者。
支撑“数字江豚”项目的,是武汉市携手华为云打造的“武汉云”。
作为全国第一朵“城市云”,武汉云基于华为“一城一云”理念,以政务云为核心,运用云原生、分布式等先进技术,帮助武汉打造城市超级大脑。
目前,已有医保局、城管局、住房公积金管理局等80多家单位的400多个业务系统,入驻武汉云。
它为武汉市千行百业提供算力、存储等云基础设施服务,并通过数据使能、AI使能,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智慧。
武汉云的上线,为中国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自从2012年,我国第一朵政务云诞生以来,各城市在不同时期上线了不同的政务云。
这些不同时期、分散建设的政务云,如何实现资源协同、统一管理,成为当下一道棘手的难题。
为此,华为云基于云原生架构,推出“城市一朵云”解决方案。武汉、长沙先后成为这一解决方案的受益者。
在长沙,基于“城市一朵云”解决方案,华为云助力长沙构建起“全市一朵云”的政务云体系,实现智慧治理、惠民服务、产业经济、生态宜居等多项最佳实践。
目前,长沙政务云已支撑起诸多系统,为全市78家单位、397个政务系统提供统一的云底座。
其中,长沙视频云平台已接入水利、交通、食品安全等业务部门视频20余万路,实现全市视频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运维,火眼金睛守护城市安全。
从早上一碗热腾腾的粉,到云上定制智慧公交……背后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智慧公交平台,让长沙人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不仅如此,华为云还与湖南国资委,携手打造了全国首个“建运一体化”的国资云,实现全省国资国企资源集约、服务共享。
在马栏山,华为与当地文化影视产业深度融合,依托音视频产业创新中心,搭建了华为驻地云等多个技术底座,加速构建马栏山音视频全产业链生态。
同样受益的,还有贵阳。
2022年11月,贵阳城市云正式上线。通过统筹政务云、国资云、行业云、中小企业上云四大领域,这朵云渗透到贵阳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在5G、AI等技术的加持下,整个城市变成一个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能体。
就在几天前,在华为云 云上屯峰会上,华为云还与贵阳城投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强强联合,共建“数字贵阳”。
从政务云到城市云,再到城市智能体,华为云不断积累自身的技术和经验,助力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
截至目前,华为云在全国已有800多个政务云项目实施和运营。
【数字化转型,奇点已至】
数字化浪潮,正扑面而来。
相关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将驱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数字经济对全球总体GDP的贡献份额不断攀升。预计到2025年,大约55%的经济增长将来自数字经济的驱动。
滚滚浪潮下,全世界都在拥抱这个机遇,170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数字化战略。政企是最积极的拥抱者之一。
作为有36年历史的ICT企业,华为在数字化领域,实力雄厚。
不但在5G等连接产业,拥有世界级竞争力,近年来,还在计算、存储等产业,不断拓展实力。
以“鲲鹏+昇腾”为核心的芯片家族,撑起了华为的算力雄心。截至目前,华为在全国已拥有20多个运营中或在建的数据中心。
围绕数字化,华为还在软件领域持续创新。
目前,华为已发布欧拉、鸿蒙操作系统、高斯数据库、盘古大模型,以及昇思AI算法框架等基础软件。
这种软硬件全栈能力,使得华为能够更好地为行业客户打造数字化云底座。
华为不但有雄厚的数字技术,还是行业数字化转型最积极的践行者之一。
2019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业务挑战,华为决定启动对旧有ERP系统替换,并开启研发自主可控的MetaERP系统。
进入云计算时代,华为又积极拥抱云,融入云,成为云原生的数字化企业。
政企数字化转型不但需要懂技术,更需要一个懂行人。华为作为在制造行业耕耘了36年的企业,可以说,几乎趟过了数字化转型所有的雷。
这些经验,对政企数字化转型弥足珍贵,也是华为云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在此基础上,华为云认为,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着力点,是数实融合的最佳载体。通过云服务,可将数据、算力、网络和数据中心等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
最终,形成“云、算、数、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做强数字经济底座。
为了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华为云提出一切皆服务理念:
基础设施即服务,通过全球一张网,让业务全球可达。
技术即服务,通过数据治理、数字内容、AI开发、软件开发等四大生产线,让创新触手可及。
经验即服务,将各行各业的合作创新,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宝贵经验,不断沉淀在开天aPaaS上,以平台的形式外溢,让优秀的经验得以复制。
最终的目标是,秉持“一切皆服务”战略,做好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云底座和使能器,释放行业数字生产力。
刚刚结束的云上屯峰会,华为云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
截至目前,华为云已上线240多个云服务,发展超过450万名全球开发者,合作伙伴数量超过41000家。
在数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华为云俨然已成为许多政企客户首选的合作伙伴。
此次峰会的举办地,位于中国大数据之都——贵安新区,这里有华为云全球总部,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几天前,这里刚刚经受了一场严苛的考验:
在15个小时内,完成了华为MetaERP系统在全球88家子公司的全部切换,涉及3200亿行数据!
未来,这里也将作为华为云的总引擎,使能千行百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跃进。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