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纳科技冲击深主板,净利润存波动,存货跌价计提金额较大
此前,浙江新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纳科技”)更新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登陆深主板,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新纳科技是一家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二氧化硅、电子陶瓷等。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年鉴(2022年版)》数据整理,公司2021年沉淀法二氧化硅产能为14.5 万吨/年,占比 5.40%,排名全国第三。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横店控股直接持有公司 89%的股权,并通过勤睿信间接控制公司 11%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企业联合会直接持有横店控股51%的股权,并通过东阳市衡创实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横店控股 19%的股权,合计控制横店控股70%的股权,为横店控股的控股股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股权结构图,图片来源:招股书
本次IPO拟募资3.41亿元,主要用于年产4.8亿片氧化铝陶瓷基板及年产2,000个静电吸盘维修及制造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
募资使用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净利润存波动
报告期各期,新纳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21亿元、10.07亿元、10.4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7608.19 万元、 1.02亿元、8667.75万元。
基本面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包括二氧化硅、电子陶瓷、橡胶材料及制品、玄武岩纤维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中二氧化硅和电子陶瓷业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两者收入合计超过85%,玄武岩纤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橡胶材料及制品等业务收入相对较小。玄武岩纤维是石金玄武岩生产的产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新纳复合生产的产品,随着2020年10 月石金玄武岩以及2021年6月新纳复合股权的转让,2022年,公司已无玄武岩纤维收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收入是新纳科技继续履行原签订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同产生的收入,已大幅减少。
二氧化硅为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产品,报告期内二氧化硅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均超七成,公司二氧化硅主要为制鞋用、轮胎用以及硅橡胶用二氧化硅。2021年二氧化硅收入较2020年有所增长,主要系二氧化硅单价回升同时产销量增长所致;2022年二氧化硅收入较2021年有所提升,主要系单价上涨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图片来源:招股书
同时,电子陶瓷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报告期内电子陶瓷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6.22%、19.03%、19.50%。公司电子陶瓷产品主要为陶瓷基板以及陶瓷结构件。2021年,电子陶瓷产品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系受益于下游电子元器件、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的高景气度,产品价格回升,同时公司产能提升,销量大幅增长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二氧化硅毛利率分别为 26.37%、20.95%、16.60%,电子陶瓷毛利率分别为 32.37%、36.41%、31.06%。二氧化硅 2021 年和 2022 年毛利率下降主要系纯碱、硫酸等原材料价格以及能源价格上升幅度较大所致。
公司分产品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存货跌价计提金额较大
报告期各期末,新纳科技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8187.88万元、1.22亿元、1.57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434.50万元、355.44万元、517.02万元。公司存货跌价计提金额较大,若主要产品价格下跌,下游市场需求下降,公司或将面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风险。
公司存货构成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新纳科技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于境内销售收入,以华东地区为主。同时,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1.28亿元、1.75亿元、2.15亿元,境外主要出口地区为中国台湾、东南亚、印度等地,2021年外销收入上升主要是二氧化硅单价回升以及销量回升所致;2022年境外销售增长,主要是2022 年东南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二氧化硅销量同比增长以及单价增长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的构成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报告期各期,公司财务费用中汇兑损益分别为379.03万元、140.53万元和-482.06万元。公司外销收入主要以美元结算。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相对较大,若未来汇率发生不利变化,将对其当期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财务费用具体明细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2亿元、5646.83万元、1.37亿元,其中,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低于净利润,主要是存货增加较多以及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较多所致。未来如果在业务发展中,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持续低于净利润,公司或将面临一定的流动资金压力。
现金流量分析,图片来源:招股书
结语
整体来说,新纳科技需要深耕二氧化硅领域,持续创新电子陶瓷材料体系,巩固二氧化硅行业龙头企业地位,提升陶瓷基板设计和工艺能力,积极拓展其他电子陶瓷产品业务与应用领域,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