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千金上位难挽颓势:国企接盘华南城,“潮汕帮”解体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陈伟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最后一天,民营房企华南城成功将自己变身为“国企”。
12月31日一早,华南城控股(01668.HK)发布公告称,按认购价每股0.57港元配发及发行33.5亿股新股份予深圳特区建发集团或其全资附属公司,发行认购股份的所得款项总额估计约为19.1亿港元。于认购事项完成后,特区建发集团将占华南城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扩大后已发行股本29.28%。
换言之,深圳国企特区建发集团将成为华南城主要股东兼单一最大股东,而创始人郑松兴的持股比例由持股前的28.5%稀释至20.16%,沦为第二大股东。此外,腾讯仍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35%。
华南城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周转的房地产商,其将自身定位为综合商贸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截至2021年9月30日,华南城在深圳、西安、哈尔滨、郑州、南昌、合肥、重庆、南宁等地共拥有8个华南城。
然而,商贸物流综合体投入周期长、沉淀资金多,加上经济形势影响,过去几年,华南城的业绩并不理想。
毛利下滑、评级下调,郑州华南城提前放年假
日前 ,一份落款为郑州华南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华南城”)的文件显示,该公司通知部分部门员工放假,放假时间暂定为2021年11月26日至2022年3月31日,后续公司将根据业务情况进行调整,及时通知员工返岗。
文件下发后,就有自称是公司员工的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公司操作属于“变相裁员,让员工自动离职”。但华南城在回应此事时表示,此举只涉及极少的人,属于行业现状下的正常公司行为。
今年来,房地产行业整体市场情况不明朗。据11月30日发布的2021年度中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南城实现收入61.66亿港元,同比下降13.2%,其中持续性收入录得16.83亿港元,同比增长27.2%;而物业销售及融资租赁收入录得44.83亿港元,同比下降22.5%,其中销售物业收入录得38.96亿港元,同比减少32.6%。
业绩下滑的同时,华南城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2月、6月和11月,华南城有三笔大额离岸款项到期,总计9.7亿美元(约合75亿港元)。此外,华南城还有2022年4月到期的6亿元人民币和2022年8月到期的14亿元人民币的在岸债券。
12月15日,标普将华南城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B-”。同时,标普还将华南城未偿付美元高级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B-”下调至“CCC+”。
标普认为,由于离岸资本市场对大多数开发商来说已经受限,华南城发行新的离岸债务进行再融资的可能性仍然很小,而严峻的行业环境也限制了华南城从销售流入中补充流动性的能力。
此前,华南城首席财务总监陈茂昌在业绩会上也表示,降负债、稳定现金流是集团当前的首要任务,但这个过程必定会对毛利率、净利润率造成影响。
“潮汕帮”逐渐退出,地产二代上位难挽颓势
华南城是商贸物流行业早期的入局者。2002年,以珠宝起家的潮汕商人郑松兴联合其潮汕老乡梁满林、孙启烈、马介璋及马伟武等五人共同出资成立华南城,彼时,五人还各自拥有其他香港上市平台和地方企业。
2009年,华南城在香港上市,依托商贸物流的强劲走势,华南城在广西南宁、黑龙江哈尔滨、河南郑州等多个城市,建立起大型商贸物流综合体。随后,部分创始人开始退出股东名单,华南城股东里的潮汕帮逐渐解体,公司主要由郑松兴家族把持。
2013年,华南城迎来发展的高峰期。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公司合约销售额和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41亿港元和135亿港元,同比增长高达72%和80%。2014年,华南城的市值更是一度高达300亿港元。当年,腾讯收购华南城13.0%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急转直下,2014和2015年,华南城的销售额、营收、净利润均录得负增长。2016年,郑松兴欲以40亿港元转让公司23.3%股权予同为潮汕老乡控制的中洲控股,仅留下0.01%股份。不过,这项交易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出售股份失败后,郑松兴的女儿郑嘉汶临危受命,2017年,拥有英国剑桥大学房产金融硕士学位的郑嘉汶接管华南城,担任执行董事一职,华南城正式步入“二代时代”。不过,当年华南城仅实现营收78.39亿港元,与2013年高峰时相比,几近腰斩。
从辉煌走到没落,华南城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商的崛起削弱了传统商贸物流中心的市场占比。
值得一提的是,郑嘉汶接管公司后,华南城的业绩曾出现一定回升。2019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华南城实现营收58.27亿港元,同比增长11.8%。这让经历长久业绩低迷的华南城信心倍增,当时不少业界人士评价郑嘉汶为“最强地产千金”,认为其有望带领华南城重回巅峰。
然而,受整体经济形势和楼市环境影响,华南城最终没能走出困境。随着深圳特区建发集团成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郑松兴家族执掌华南城或将成为历史。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