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美的差距主要在软实力上
周四两市弱势调整,尾盘稍有回升,早盘指数开盘真的不一定,开盘短暂冲高后创业板、科创板、中证1000等指数纷纷下行走低,50指数表现抗跌并一度逆势冲高,但在热门板块退潮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难以持续走强,10点后回落整理,10点半后大盘有所回升,50指数冲高至早盘高点区域,但科创板、中证1000等指数背离明显反抽无力,11点后再度掉头向下纷纷创出新低,午后50指数也快速跌绿并继续下探,科创板等指数更是持续下行连续扩大跌幅,2点前后科创50、中证1000等指数跌幅均超过2%,2点后大盘有所回升,但2点半后难以继续反攻,尾盘横盘震荡报收,收盘时指数全线下跌,50指数和沪指小跌,创业板和中证1000指数跌幅超过1%,科创50指数下跌超过2%,成交量基本持平,红盘股1400余支。
虽然在科技股和小票整体调整的情况下红利股再度逆势飘红,但也再一次证明了这些大蓝筹品种撑不起市场人气,目前的市场情绪就是跟着科技股以及小票走的,而这些品种与港股的节奏更加一致,当这些品种整体调整时,尽管红利股和低位白马板块有所表现,但充其量能勉强维持沪指不至于跌的太多,却完全无法带动市场情绪,如果科技股持续调整,市场必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可能马上完美切换到新的主线上去。
不过科技股虽然出现了调整,但并不代表会进入持续的下跌阶段,应该是从一个持续的上涨期进入了震荡阶段,无论是红利还是低位白马,目前都难以形成类似科技股那样的整体共识,而且这一轮行情的确始于由美股中概股、港股带动的人民币科技类资产重估,这种号召力是其他板块难以相比的。其实市场选择科技股作为目标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经常说近年来国内各行业内卷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就是因为各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国内的扩张已经达到极限,除非进行产业内的淘汰剩者为王,活下来的公司能获得更大更稳定的市场份额,否则就必然陷入惨烈的竞争状态,光伏、锂电等行业都是如此。而在这种情况下,向外扩张市场就是必然的选择,但向外扩张也绝非易事,主要原因是我国并没有经历过那种全球殖民的阶段,在当下的全球格局里,很难轻易攻占境外市场,比如白酒行业可以说是国内最强的消费产业之一,但是想要把白酒卖到外国却难上加难。全球各国的商场里遍布中国制造,但销售渠道却并不是我国掌握,因此就很难有足够的议价权,只能挣个辛苦钱。
可是科技行业的情况就有很大不同,互联网企业的扩张更加容易,希音、TikTok、拼多多等都已经在多国下载排行榜上霸榜,错过了互联网浪潮的欧洲更是被美国软件公司肆意收割,并且利用社交媒体更便捷轻松的操控了欧洲舆论,这些都构成了美国媒体霸权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点可能很多人没感受到,因为过去美国是全球尖端科技的集中地,同时有全球金融霸权,因此可以给科技类公司定出高溢价,这不但便于融资,更能制造出层出不穷的金融神话,从而吸引全球资本,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其市值曾一度超过全球所有传统车企的市值总和,即使是当下销量下滑、被中国电动车企围攻、同时马斯克陷入政治旋涡被抵制,造成特斯拉股价3个月腰斩,其市值仍然是比亚迪的五倍,可是大家想想难道二者的差距真有这么大吗?我们经常说A股逐渐丧失了定价权,总是跟着美股、港股走,其实根源就在这里,这是很难用硬指标来衡量的软实力,但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有多么重要,我国现在在军事、科技、经济实力等方面已经有了和美国掰手腕甚至超越的实力,但在这些软实力方面确实还有明显差距。
预计周五大盘有所反弹,从尾盘的情况来看科技股已经有一些超跌反弹的意愿,港股在20天线附近形成支撑,估计会有反复震荡的过程,但显然短期内再创新高向上突破已经不太可能,所以近期应注意不可冲动追涨,只能等待调整压力衰竭时低吸应对。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