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定调明年工作,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须满足三大条件
12月22日,证监会召开会议定调明年资本市场的主要工作。由于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因而证监会要求做好支持科技创新、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强化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改革开放、金融创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亦指出,要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根据央行发布的报告,2019年我国住户存款余额为82.14万亿。这显然并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有1%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特别是进入资本市场,那么对于沪深股市的影响无疑是非常正面的。不过,居民储蓄进入股市,显然又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居民储蓄搬家的现象在此前也出现过。每当股市火爆时,银行居民存款的增速就会下滑,甚至还出现过负增长的现象。但居民储蓄搬家,只是发生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当股市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常态时,特别是处于熊市时,居民储蓄搬家的状况根本不可能发生,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新股发行与上市需要资金承接,股市上涨需要资金的加盟,股市交投活跃,资金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多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开展引资工作。国内方面,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纷纷入市;境外方面,QFII、RQFII等纷纷进场。而且,为了吸引国际机构投资者,不仅对QFII与RQFII额度不再设限,还开启沪深港通的渠道,以方便境外资金的进出。而客观上,促进居民储蓄资金进入股市,同样是引资工作的一部分。
居民储蓄资金,往往都是居民辛苦工作,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该资金对于居民而言,个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保值增值显然是其最基本的诉求。脱离了这一点,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就失去了基础。
要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个人以为需要满足三大条件,且缺一不可。首先是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的高低,决定市场的投资价值。上市公司质量差强人意,投资的背后就意味着风险,这样的市场不仅无法吸引到资金,反而还会引发资金的大逃离。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或无法让居民储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可从“入口端”与“出口端”着手。即放行业绩佳、成长性好,且有潜力的企业上市,并把垃圾公司、空壳公司、僵尸公司等全部扫地出门。
其次,投资者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居民储蓄资金存放于银行中,每年可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虽然不高,但至少不存在任何的风险,这非常适合稳健型理财者。资本市场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由于市场不成熟,A股市场常常会出现大起大落的一幕,无形中又放大了投资风险。对于投资者特别是居民储蓄资金而言,如果每年不能从上市公司中获得合理的分红回报,即使是短期投资,也不会有什么吸引力,更别说长期投资了。
当然,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同样重要。客观上讲,投资者保护工作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短板。虽然监管部门也非常重视,但做得仍然不到位。这既与制度建设有关,也与市场监管有关。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投资者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投资者常常对市场没有信心,个人以为与此是分不开的。因此,吸引更多居民储蓄资金进入股市,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投资者保护工作亦是重点。
当然,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即使是满足了三大条件,投资者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原则也不能丢,且有必要置于首要位置。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