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VS春天 头部药企石药集团投资价值是怎样炼成的
导 读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曾这样表示创新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大师的话,似乎是对当前药企处境的最好诠释。在政策、资本等多重因素裹挟下,行业正在深度盘整、动荡。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落地,通过一两款仿制药收割天下的野蛮路子,已行不通。对于广大药企来说,到了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的地步。
混乱之中,总有几个定海神针。比如石药集团,凭借创新打出一片天下。根据石药集团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创新药收入达75.43亿港元,同比上升62.1%。占集团总销售收入比重从去年同期的41.5%,上升至47.6%。
创新药贡献几近半壁江山的背后,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行业趋势:药企正在回归创新初心、回归打造护城河的慢产业。这影响着投资价值,更可能决定着企业生死。严峻思考题,该如何破解呢?
作者:江北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今年的药企,过得着实不轻松。12月6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预中标结果公布后,不论中标药企还是未中标药企,股价都齐刷刷下跌,3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近3000亿元,很多药企到现在还没有缓过神来。恒瑞医疗、康美药业、云南白药等一干知名药企被接连吊打,股价、市值更是被按在地板上反复摩擦。迷茫、焦虑情绪弥漫之下,投资者们的煎熬境遇可想而知。
这已经是医药企业年内第二次股价集体下跌,在大盘疲软的形势下,投资者或多或少被割了韭菜。
好在2018年即将过去,在辞旧迎新的节点,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医药板块2019年表现会好吗?在现在这凛冽的寒冬里,谁又是可以让人们看到春意的那一抹希望的萌芽呢?
不妨多关注一下石药集团吧
显赫身份地位的背后
翻开2018年石药集团的港股履历,2017年12月29日,石药集团收盘15.78港元。2018年12月28日,石药集团收盘11.22港元。时隔近一年,缩水近三成。咋一看去,似乎并不光鲜。
但其实回首2018年,石药集团却可以称的上是今年港股里的明星股。2018年5月4日,恒生指数公布季度检讨结果,宣布石药集团首次加入恒生指数,也是恒生指数编制50年来第一个医药股。
熟悉港股市场的朋友都知道,恒生指数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1969年11月24日推出,历经半世纪一直受到机构广泛认可,成为反映港股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在此刺激之下,石药集团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大关。
那么,为何石药集团能登上如此重量级的指数舞台,并且还是以两个首次身份亮相。
显赫身份地位的背后,是其雄厚的实力支撑。根据石药集团向铑财提供的资料显示,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总资产410亿元。
具体到核心业务端,石药集团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心脑血管、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消化系统用药、抗肿瘤用药等七大系列近千个品种,有30个产品单品种销售过亿元,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
财报数据显示,石药集团近期的主要创新药产品——欧来宁、玄宁、多美素和津优力,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3.5%、90.6%、82.5%和116.8%。
此外,今年3月,克艾力【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型)】正式上市销售,截止到9月底短短半年,已获得收入1.91亿港元。
简单的数据背后,也许只有熟悉行业的朋友,才能明白这些彪悍的增速意味着什么。
那么,产品销量如此迅猛增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细观之下,石药集团的护城河还是很深的。长期坚持的创新药研发战略,主导了石药集团业绩增长。
在我国这样一个仿制药大国中,掐指算来,石药集团算得上为数不多的主打创新药的头部企业。
正是这种稀缺的创新力,成就了石药集团创新产品厚积薄发,也奠定了其行业地位。
仔细梳理石药的明星产品矩阵:在以恩必普为代表的创新药勃兴下,治疗认知障碍的欧来宁、治疗高血压的玄宁等一系列的创新药,以及多美素、津优力、艾利能、克艾力、诺利宁等抗肿瘤药品陆续成为石药集团的“提款机”。
根据石药集团2018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创新药收入达75.43亿港元,同比上升62.1%。占集团总销售收入比重从去年同期的41.5%,上升至47.6%。其中,抗肿瘤药是其长期布局的专业领域,也是增长最快的业务,去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增长逾七成。
当然,在各家药企战略重地生物医药领域,石药也在加速布局。今年,石药集团收购武汉友芝友39.5%股权,并与其他生物医药公司进行合作,进行胃癌、乳腺癌的生物药开发。
这样的前瞻布局,企业领导者的推动作用具有决定意义。“石药未来会有持续不断的新产品注入,集中在心脑血管、抗肿瘤和生物医药三大板块。”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向铑财表示。
基于对创新药不断追求,石药集团每年将制剂销售的10%用于研发投入,金额超过15亿元。目前石药集团创新药产品项目约有200个,其中在新靶点大分子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领域25个、小分子新药30个,原化药(现在新分类为3类或4类药品)3类新药55个。
同时,石药集团的研发能力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水平,是科技部等三部委认定的“国家创新型企业”,在国内拥有一流的高新药物孵化基地——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普利斯顿、德克萨斯、新泽西设有研发中心。
强大的创新能力,这是支撑石药投资价值的首要因素。
显然,多方因素的合力之下,石药的投资价值正在凸显。一些专业机构的中立态度,也许更值得考量。
平安证券最近发布的研报称,石药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创新型制药企业,主要产品应用于心脑血管、代谢、精神神经、抗肿瘤和抗感染领域。公司研发与销售费用的增长,会助力未来业绩增长,继续看好该公司。
华宝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吴敬铎认为,石药集团成为全市场首家纳入恒指的医药股,代表着生物医药产业在资本市场迎来了黄金时代,对石药集团和整个医药行业都是非常大的利好。
石药集团基于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在多个临床治疗领域内建立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并通过创新药和海外市场的布局,实现公司长远发展。
领导者的格局战略有多重要
可以说,石药集团的长远发展观奠定了其持续成长性,这也是获得上述机构投资认可的关键。长期以来,医疗行业就弥漫着一股浮躁风,拿着一两款仿制药就能通吃市场。简单粗暴的野蛮生长,让不少企业忽视创新、忽视核心产品研发更没有长远发展规划,这也是导致我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的主因,石药集团无疑为行业树立了新的风向标。
这样的风向标,不是随便一个企业就可打造的,除了雄厚的资本,还要有坚定的决心耐心,显然,企业领导者的格局、眼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表示:“我们会坚持创新和国际化的双轮驱动,以出色经营业绩为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人类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柴永强表示,震荡下行的股市大势,多项行业政策的交叉影响,让近期的医药板块持续调整。一些企业股价连续下跌、市值蒸发严重,即使是康美药业、恒瑞医药这样的昔日明星股也未有幸免。甚至还成为带动板块下行的主力量先锋军。谁来稳定市场,谁来坚定投资者的信心成为关键。
在柴永强看来,这种积极的影响力离不开企业领导人的前瞻格局、眼界。持续打造创新和国际化这两把利剑,构筑起石药的核心竞争力和高速成长性,以此形成的多明星产品矩阵,快速占领诸多细分市场,奠定了行业话语权,也拓宽拓深了竞争的护城河。
正如蔡东晨所说,石药集团创新药不仅帮助国内患者摆脱疾病困扰,还在国际化市场发挥出巨大价值。
今年7月份,石药集团开发的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新药“CSPCHA115”的试验用新药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意味着可以在美国开始该产品的临床试验,将为广大美国患者送去福音。
此外,恩必普已在美国开展二期临床。恩必普、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抗体偶联药物等正在美国进行孤儿药的开发。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石药集团已经有16个药品取得ANDA注册批准,另有5个ANDA品种预计在2019年获批。
蔡东晨认为,石药集团的国际化,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也就是说,石药集团的创新能力,必须达到国际水平,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石药集团采取的策略有两点,一是做高端仿制药。石药集团瞄准高壁垒品种进行仿制,同时与国际仿制药巨头合作,利用其成熟的药政和商业渠道实现产品的快速上市和销售。为此,2017年石药集团分别签署了3项高端仿制药的海外产品技术授权和商业化合作协议。
二是新药国际化。石药集团投入60多亿元,完成20余个新药产业化和制剂国际化项目,通过产品标准、管理标准的全球对标,建立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软硬件水平,实现药品制造国内、国外同一生产线、同一质量标准、同一管理体系的“三同”管理。
持续打造创新和国际化这两把利剑,构筑起石药的核心竞争力和高速成长能力,以此形成的多明星产品矩阵,快速占领诸多细分市场,奠定了行业话语权,也拓宽拓深了竞争的护城河。
这样的战略正在发挥出效果。目前,石药集团已有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孟鲁司特钠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加巴喷丁片、阿奇霉素片、头孢羟氨苄胶囊、苯佐那酯软胶囊(100毫克)和塞来昔布胶囊等高端制剂产品在美国实现了销售,整体出口交货值达到6亿美元,在2017年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企业中排名第一。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企业发展快不快,领导者作用重大,一个产业发展好不好,头部企业作用更不容忽视。
一家有价值的头部企业,是必须要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定意义上说,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升级的关键,就是要有几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做支撑。这从美国医药业的发展史中,可以找到佐证。正是在上世纪,辉瑞、强生、默克等头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崛起,才奠定了美国在世界医药界的龙头地位。
从此来看,就更能理解石药以蔡东晨为首的领导层格局及其国际化战略眼光的意义,这也是支撑石药投资价值的第二个核心因素。
石药集团的梦想,是“研发出更多有前瞻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并计划用10年时间,跻身世界同行业前20强,成为国际医药行业的“领跑者”。
显然,这个梦想更加宏大,也彰显了石药的信心决心。
药企的投资逻辑
当然,梦想对于现实投资者来说,也许有些海市蜃楼。还是分析下石药的干货,比较实在。判断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无外乎两个标准:一是长远价值;一是当下价值。
长远价值方面,对于药企来说,创新药是医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从市场层面来看,创新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专利保护,可以让药企在一定时间内独享整个市场。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高层提升药企创新实力、鼓励高质量研发的意图明显,集中采购等重磅政策都在引导企业回归创新的初心。
从行业层面来看,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二八甚至一九现象凸显,创新药正在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考量,同时也是产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这在石药集团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得益于对创新药的投入力度、对创新的坚持,石药集团获得了巨大的回报——10年前,石药集团原料药与制剂药销售比重为8:2,现在达到了2:8,实现了从“原料药到创新药”的转型,创新药已经成为石药集团主要的利润来源。
“创新是一场自我革命,就是做别人不愿做也做不了的事。创新既要选准方向,又不能急功近利。”蔡东晨表示。
这注定了石药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脑子一拍的临时行为。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在很多药企醉心于通过扩大传统药、原料药产能来获得增长时,石药集团就已经把创新药摆到了战略性高度,这就是为什么医药行业跌宕起伏,石药集团却能稳坐龙头,实现年利润、利税的双位数增长的原因所在,也是其投资价值的最大护城河。
可以说,石药集团的创新药硬实力,成为投资者判断其是否具备持续性增长能力,是否具备长远投资价值的最好参照。
而当下价值方面,投资者心头绕不过的心结莫过于最近医药股的持续“黑天鹅”。即便是优质如石药集团,也避免不了近一个月来市值缩水逾三成的惨淡事实。
但黑天鹅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终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寻找光明的第一步,就是投资者应该清醒的认知到,当下的市场表现,是真正优质医药股的真实价值体现吗?
恐怕并不尽然,细心的投资者应该会能敏锐的察觉,医药股集体“跳水”,根本原因还是源于近期医药行业重磅政策较多,包括带量采购竞价品种降价超预期,卫健委制定辅助用药目录,医保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打击等,导致医药板块遭遇了大级别的“地震”。
“地震”来临之时,众生平等,避无可避。但灾难过后,资本市场仍然要比拼的是,谁的抗震能力更好,谁的灾后重建能力更强。理性客观来看,目前种种行业政策,并未对石药集团的整体业务产生重大波及,只是在目前恐慌的大环境之下,医药股无人可以幸免。用“躺枪”形容石药集团,可能言过其实,但说其“被流弹所伤”,恰如其分。
在这方面的研判上,第三方投资机构的态度似乎更能说明一切。
早在之前,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石药集团是中国药企中从原料药转型创新药非常成功的典范。公司凭借强大的生产和销售能力,高效的研发体系,已跻身国内一流的研发型制药企业。
即便是在12月份的医药股震荡之后,中金仍然认为,制药板块估值存在修复空间,对于石药集团在估值与建议上,中金公司维持“推荐”评级。
12月19日,摩根士丹利表示,维持石药集团目标价24港元及“增持”评级。
12月20日,美银美林发布研究报告称,继续给予石药集团“买入”评级。
麦格理资本12月6日发布公告,称给予石药集团“增持”评级,目标价25.39港元。12月28日,石药集团报收11.22港元,可以看出,石药集团股价还有不小增长空间。
石药集团股东同样对资本市场给予了充分的看好。据统计,12月份以来,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该集团重要股东已陆续净增持2482万股。
俗话说,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在市场不稳定甚至悲观情绪弥漫的当下,大股东上亿真金的注入,也许是对其当下价值最有力的信心加持。
在铑财看来,股东、投资者增持,机构给予“增持”“买入”评级,意味着对石药集团当前投资价值的认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同样,站在行业角度,医药行业的阴霾正在被风吹散,市场渐趋冷静和理性。以此来观,伴随市场出清,政策消化,产业调整,2019的医药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周期。优质头部医药股,投资价值或将更加凸显,价值修复回归或也是大概率事件。
2019的钟声即将敲响,怎么可以在焦虑中迎接新年。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现在要做得,或许应该是放下犹豫恐慌,用心筛选出真正优质企业,提前布局下一个财富赛道。北方的劲风正在吹散雾霾,呈现出南方的鸟语花香,小草已在雪下露出枝丫,迎接新生。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