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找不到下家,或是日本人遭报应的开始
议事 | 文/邱 林
据《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受8月下旬中国开始实施禁止进口日本产水产品措施的影响,日本各地出现抑制捕捞的动向。日本农林水产省11月7日发布的9月出口统计显示,面向中国大陆的水产品出口减少九成。日本的海参和海蜇等以中国需求为收益支柱的品类受到打击,交易价格下跌也日趋明显。
报道称,“想出口也找不到买家”,日本9月面向中国大陆的水产品出口额大幅减少90.8%,只出口了8亿日元,主要是珍珠、珊瑚和锦鲤等。中国禁运后,海参、海蜇这类以中国需求为收益支柱的品类受到打击,有些地方甚至停止了捕捞。除青森县以外,在作为日本海参主要产地的千叶县,由于无利可图,也有渔业者自行决定不捕捞海参。
日本水产品找不下家,这只不过是日本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遭到报应的开始。现在,日本渔业、观光业等相关产业深受其害。当前被认为受影响尤为突出的是像海参这类中国需求巨大、一直在当地市场以高价交易的水产品类。
茨城县北茨城市的大津渔港与福岛县磐城市南部地区接壤,在市场流通时,福岛水产品和茨城水产品被统称为“常盘水产”(注:日本东海岸福岛县和茨城县的部分地区统称为“常盘”),在外界看来,茨城县水产和福岛县水产几乎没有差别。之前,他们的水产品99%都销往中国,中国市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少的。但现在中国市场大门紧闭,谁还会要他们的水产品呢?
在最近的几年中,日本频繁地排放核污水,这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水产品交易领域,这种排放受到了相当大的制约。出于对民众安全的重视,中国坚定地禁止日本的水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对于日本的经济而言,这一决策无疑带来了沉痛的冲击,并使日本上下陷入了一片混乱。
今年8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告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次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严禁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使用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加工食品、制作餐食或进行销售,加强市场销售进口水产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
从政策的角度看,早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中国相关部门就已经出台了一整套监管制度,确保公众更安全地食用水产品。比如,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都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放射性物质监测从2012年开始就被纳入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
再说,福岛核电站港湾周边捕获的鱼类,以及海参体内含放射性元素铯严重超标。这些放射性物质会被海洋中的生物吸收,并不断累积,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不仅如此,全世界渔业都会受到影响。人类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海鲜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到人类。
核污水排海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水产品难吃了。海参、海蜇等水产品作为一种美味又营养的食物,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如果海鲜被核污水污染了,那么我们还能放心吃吗?
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在水产品体内。当我们食用受污染的海参、海蜇等水产品时,就会摄入这些有害物质,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而且受污染的海参、海蜇等可能还会影响其口感和品质,让我们失去享受美食的乐趣。
由于日本排放核污水,导致中国对日本水产品进行抵制,体现了中国对民众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不需要依赖日本水产品,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既然日本人将海洋做为下水道,那这样做后果,就要由日本人自己承担。至于那些日本“核食”,(即受核污水影响的海参和海蜇等水产品),就留给日本人自己享用吧。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