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亿万村民健康,他们应该被更多关怀
为了他们的晴朗!
文丨李慕秋
那是一辆特别的
刹车、油门同在左侧,右把手崭新,从未有过掌心与之摩擦的痕迹。发动机轰鸣时,它在一只左手的操控下,流利地变速或是刹车。
主人张威是湖北蕲春县漕河镇高德畈村的中心卫生室的一名村医。骑摩托是他从家到卫生室的主要出行方式,而左手则是他能为摩托加速或是为村民诊疗的唯一“工具”。
过去的十余年里,他每个月都得依靠那只左手开上摩托从高德畈村出发,去往十公里开外的县医院拿口服液之类的常用剂药。
在高德畈村,两千多位村民的日常看病或用药大多是靠着张威和他的摩托。村民们也早已习惯,在问诊过程中,跟着张威的指令,充当他的右手。
【全科村医】
张威的右手残疾源于12岁那年的一场事故。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当名医生成了他的人生目标,为的是不让其他人的经历变得和自己一样不幸。
2005年从湖北省中医学院毕业后,他回到农村,正式成为了一名村医。算上今年,张威在高德畈村已经呆了15年。
中国社科院2011年发布的《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村平均距离乡镇卫生院5.77公里,平均距离县医院16.98公里。位于村子里、步行即可到达的村卫生室是村民日常“可及性”最高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
比起一进村卫生室就受到村民信赖的村医,喜欢留长发的独臂村医张威有些“坎坷”。入行的头两年,年轻、长发、一只手是普遍村民质疑他医术的关键词。
那时,一位身上、头上长了脓包的老人来找他问诊。问诊进行到一半,老人问道:“你这么年轻,会不会看病?会不会打针?”还有人在他左手举起针头时,表现出疑虑。“我都愣住了。”张威
为了适应村民的节奏,张威把上班的时间提前了一小时。“村民有早起的习惯,尤其是夏天,早早地就在卫生室前排队。”村卫生室简陋。他就把结婚时购置的桌子搬来作为电脑桌,又把村委淘汰的凳子修了修,重新刷了漆,当作村民的候诊凳子。
时间长了,诊疗多了,村民也就对他有了信任。他为便秘、几经灌肠无效的老人掏过粪便;为抢救过敏的病人一天一夜没合眼;为孤寡老人垫付过医药费。现在的高德畈村卫生室是周边好几个村落的“中心”诊疗室,附近的村民也都愿意找他问诊。
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地区大部分医疗照护责任和公共卫生服务责任,也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像张威这样坚守在乡村一线的医生共有70多万名。大多时候,他们得在不同的环境里适应诊疗的工作。
黎强是独龙江乡的村医。拥有6000余人的独龙族是目前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而黎强所在的卫生院则是这里唯一的中心卫生院,承担着全乡的公共卫生及基本治疗工作。
独龙族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中,夏季疟疾泛滥,偏远、封闭的村庄里的生命只能在无声中湮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独龙江乡没有公路,要了解所有的病人的情况只能靠步行。
黎强记得,最开始参加工作时,去村民家里得沿着独龙江到最南端的中缅边境,翻山越岭,走猴子路、上藤桥、过溜索,走遍了村村寨寨,宣讲常见病预防和传染病防治法,每接种完一轮疫苗,需要三个月时间。
黎强到独龙乡卫生院的第六年,独龙江乡的预防接种率从0提升到98.5%。
2016年,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防疫、慢病管理等乡村公共卫生范畴内的事情都要村医完成。黎强挨家挨户走访,花上四年的时间,让独龙江乡基本实现全乡居民健康档案的覆盖,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村里的老人每个季度得随访一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每个月都得有统计,录入系统。对于左手写字的村医张威来说,这是项繁重的任务。
他
“要不然工作量太大。”张威说。
【高光时刻】
在农业社会,乡村医生曾是
2011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提到,村医当中70%左右为中专文凭,过半村医没有任何职称。
学医的张威是较早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村医,入行的前几年,他也想着再去考更高级别的从业资格证,但日常诊疗和家庭事务填满了他的时间,考证的念头只能作罢。
看病遇到难题时,张威只能骑上摩托去县医院请教资历更老的医生,“求学”回来再给村民诊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是他唯一的“求知”出口。按照他的设想,未来的几十年从医生活都将如此。
转机发生在2020年。2020年上半年,张威收到了来自“乡村医生项目”工作人员寄来的3个药箱。纱布、碘伏、镊子、创可贴、口罩,药箱里多是村医随诊会用到的常用药物。
那是张威第一次知道这个聚焦于村医群体的公益项目。2017年,复星基金会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启动了乡村医生项目,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的百万乡村医生赋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改善工作环境,为广大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与医学相关的事情张威总愿意去多做了解,用他的话来说,除了当医生,他没有更多的技能了。2021年5月,“乡村医生项目”驻点队员郭帅和团队到了高德畈村。项目组邀请张威参加“健康中国2021暖心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发布仪式”。
张威有些意外:“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修成正果”。在卫生室从业15年,他极少有过这样的高光时刻。
在郭帅的介绍里,张威才得知,加入乡村医生项目的村医都能有线上线下的业务学习机会。比起驱车十几公里,单频次
2020年,中国完成了脱贫攻坚战,步入乡村振兴阶段。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从中显现: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着优质人才缺乏、人才结构老化、服务水平能力不足等问题。
跟村医打交道4年多,驻点队员郭帅走访过200多名像张威一样的村医。他发现,近几年考资格证书的村医越来越多,但多在取得资格证书后就离开了乡村,转至乡卫生院或是县级医院工作,留下的多是平均年龄超过45岁的村医。这一年龄已经超过了国家对于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年龄要求。
摆在整个行业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村医的业务水平?又该如何将他们留在乡村?
对于偏远的乡村而言,村医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全科医生的角色。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是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能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
郭帅介绍,为了鼓励村医继续学习,基金会也一直为考取乡村医生助理医师的人提供奖金激励,助力他们步入正规军队伍。
【村医之外的“世界”】
在张威之前,有来自73个县域的村医都加入了“乡村医生项目”。
据介绍,“乡村医生项目”以帮扶乡村医生为切入口,围绕守护、赋能与激励村医三个核心内容,帮助培养并留住合格的乡村医生。2017年底以来,“乡村医生项目”累计派出219人次驻县帮扶,共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73个县(原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守护23956名乡村医生,惠及300万基层家庭。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健康暖心——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同年的9月5日,第六个“中华慈善日”,“乡村医生健康扶贫”在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华慈善奖”。
复星国际董事长、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郭广昌表示:“只凭复星一家的力量帮助乡村医生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公益机构和爱心人士加入进守护乡村医生的队伍,一同为‘健康中国2030’梦,点亮自己手上的火把。”
把电话号码印在打火机上发给村民的“打火机”村医李玉忠至今记得,在广东佛山禅城中心医院里学习的经历。
2020年11月,在“乡村医生项目”的组织下,李玉忠和其他地区的数名村医一道,前往禅城中心医院学习。出发前,他早做了功课,推拿和针灸技术就是他的“主要目的”。
李玉忠所在的碧播村仅有他一位村医,全村2712人的基本医疗重担都在他身上。村子地处云南山区,由于湿气大,村民中多数人都患上了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等慢性病。
他把老师的教学过程都录在手机里,方便回去逐个回放。李玉忠说,“这次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能一边观摩一边实操,在以前的基础上加强掌握了康复科相关知识,比如针灸、浮针、点刺、温针、盐灸、埋线疗法、药熏、按摩的基本技巧、对病人的各种沟通交流等,同时带教老师也纠正了我对面瘫患者治疗的误区。这次培训学习的推拿、针灸康复技术最为实用,村民们现在对这方面的需求很大。”
尽管对村医行业有着热情,但李玉忠偶尔也惆怅,在医生编外队伍的自己尚还在“半农半医”的状态。
2021年,51岁的李玉忠才交了人生中第一笔养老保险金。算上医院报销和“乡村医生项目”报销的部分,一年只需要自付4000元。用他的话来说,交了养老保险,自己的养老才能有保障。
新华社援引基层医师公社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6%的村医有养老保险。张威从驻点队员那里了解到,自己加入的“乡村医生项目”也会给村医一定的养老金补助,每年上海复星基金会会给到他2000元的养老保险补助。他觉得欣慰,“这笔费用省下来,足够作为家里孩子上学的开销。”
像张威一样,村医的日常生活围绕着家和卫生室两点一线,大多数时候,他们与城市脱节,要切实了解村医的生活,得扎根乡村,向乡村派驻项目队员就成了一次可持续的尝试。
郭帅介绍,在驻点队员走访村医的过程中发现,尽管“乡村医生项目”会定期组织村医进行诊疗水平的培训,但困于繁杂的日常诊疗和偏远交通的村医,极有可能错失学习的机会。
有调研数据显示,65%的乡村医生学历在中专/高中及以下,94.53%的村医希望能与大医院专家进行线上或线下交流学习。
多位参加过“乡村医生培训”的村医都感慨,为期两周的密集培训“收获满满”,但这样的机会不是每次都能有。2021年,复星基金会决定为村医们专门编写一本诊疗工具书——《乡村医生诊疗口袋书》。这本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主编的医疗工具书,涵盖了心脑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呼吸等五大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等内容。
2021年9月,复星基金会携手复星医药设立“星爱121专项基金”,并发起了“手拉手”乡村医疗人才振兴计划。该计划包含“四个一”,除了口袋书,还有一个乡村医生云守护平台、一群健康关爱大使、一起手拉手线上问诊帮扶,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村医学习最权威的诊疗知识,获得最及时有效的诊疗答疑。
2022年1月,张威到上海参加“健康中国2021暖心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发布仪式”。这是他工作后第一次出远门。用他的话来说,兴奋又期待。他期待能跟同行有业务的交流,也期待着能见识到“村医之外的医学世界”。
活动现场,张威听到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霍勇教授宣布“《乡村医生诊疗口袋书(先行本)》正式发布”。电子版已经在复星健康云守护平台同步上线,供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生免费下载使用。张威觉得感动:“这确实是我们一线村医的福音。”
2022年是暖心乡村医生项目的第五年。作为活动的发起人,郭广昌感慨颇多:“过去四年间,我们看见一批批复星的同学和团中央西部计划的大学生们志愿者们作为驻点队员扎根基层,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非常感激志愿者们的付出。”他希望这些青春的力量可以一直壮大下去,继续抚慰人心,温暖社会。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