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便利店、地球港价值多少?
全时便利店、地球港当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导火索是这两家企业的母公司——复华集团出现了资金链紧张问题。造成了这两家企业的“供血”不足。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被投向市场、需要“补血”的全时便利店、地球港在当下市场中的价值如何?
《商业观察家》获悉的一些情况是,一段时间来,全时便利店、地球港也接触了许多“买家”、投资者,包括传闻中的和没有进入“传闻”的。整体来看,地球港所面对的局面可能是有没有价值的争论。全时便利店则可能面临的是个价格问题。
就全时便利店而言,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目前,全时便利店不同区域的资产都有向外界报价的情况,各自跟各区域有意向的投资者在谈,北京市场则是集团在谈。
至于估值,“全时北京肯定是有价值的,如果谈得好,还有可能溢价。不过也是有时间窗口,拖一天就是一天的成本。但在布局不成规模的地方,投资者可能就会要求全时便利店按照净资产和折旧来谈了。”
一
地球港
地球港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更麻烦一点,所处的局面可能更严峻一点。
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成本结构相对不好,“买家”受众面相对窄。
地球港的业务拓展处于刚起步,及建立品牌的阶段。
这意味着,地球港目前为止所构建的零售业务,所花费的成本应该不会太低。
比如,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地球港的一些物业租金成本拿得很高(新品牌的新开店必然如此),高物业租金水平却没有匹配到相对应的零售额(还在业务学习阶段)。
所以,这带来了一个问题,目前,市面上,具有品牌议价能力的零售商,主要是处于扩张期的新零售运营商,对地球港可能不会有太大兴趣,因为,这些拥有品牌议价能力的零售商,当下很受市场欢迎,他们完全有能力拿到更低的物业租金价格等,实现更低的开店成本。
加上,地球港在线下是做大店,主要分布于一二线市场,一方面,这类型的零售业态大多是“区域为王”,所以,区域内“买家”、投资者本身就相对少,他们自身也大多拥有区域内的门店覆盖密度基础。另一面,地球港定位新零售,当下市场,有扩张需求的新零售运营商,大多都是基于技术驱动的模型,有很高的投入门槛,“买家”受众面也相对窄。
二、没有密度。
地球港在北京、青岛、大连拥有5家左右门店。所以,地球港没有市场覆盖密度。
零售业务太散很难有成本效率。
而作为新零售方向的运营商,地球港在技术方面,看起来似乎也没有令人兴奋的核心资产。
到目前为止,《商业观察家》听到的一些关于地球港的声音,重点集中在,地球港到底有没有价值层面的探讨。
二
全时便利店
全时便利店则与地球港有些不同。
有接触过地球港的零售商对《商业观察家》表示,其认为地球港没有价值。而传闻接触过全时便利店的零售商在回复《商业观察家》时则表示,没有考虑。
“没有考虑”的意思是:“现在没有考虑,很难说以后不考虑,没有绝对的。”
所以,即便是传闻中的洽购企业,也很难有澄清声明。
目前,《商业观察家》仍不清楚全时便利店的负债情况,所以,难以全面描述全时便利店的市场价值。
但从产业、市场端来看,全时便利店是有价值的。一些便利店经营者也对《商业观察家》表示:“关键是价格。“
个别便利店企业则称:”全时便利店要价还是比较高。“
《商业观察家》认为,全时便利店的市场价值主要有五点。
一、有密度。
零售网络太散,没有形成市场覆盖密度,价值相对就不会太高。区域市场内点位覆盖密度对于零售业而言,意味着更好的物流效率、人效等成本效率表现,以及采购议价权、更好的毛利表现等。
全时便利店在一些区域市场是有点位覆盖密度的。比如在北京,门店就有数百家之多,形成了一定的覆盖密度。在一线市场有这么多店,还是不易的。至少,物业、员工团队都是现成的。
二、鲜食”过剩“
便利店业务的核心是鲜食。看一家便利店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其实主要就是看鲜食。
过去几年,便利店市场有哪些变化?
市场在前些年,整体对鲜食进行了大幅投入。以至于鲜食供应在当下呈现出了一些过剩的情况,一些区域其实表现得还比较严重。
而产能一旦过剩,渠道就会变得更重要。
这也是之前一些新创便利店品牌能快速铺开业务的原因之一。
三、市场向好,政策导向。
整体来看,便利店仍是各零售细分业态中,成长性相对不错的一个细分领域。政策层面,国家对便民生活的重视,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配套了很多优惠政策。
四、横向存在比较优势。
尽管全时便利店早前曾高薪挖人、高价抢铺,可能部分拓展成本会相对高一点。但全时便利店的整体经营产出,市场横向比,可能还是有吸引力的。
不能拿全时便利店跟全家便利店比,肯定比不上。但全时便利店若与其他一些规模新进入者,以及一些区域便利店经营者相比,可能单店产出、经营情况还是相对更好的。由此,全时也可能意味着是相对更高效率的标的资产。
五、”受众面“相对较大。
便利店(小店)离消费者更近,所以,这块业务有一定想象空间,加上市场成长性相对不错。一方面,从近一年来的便利店融资案例看,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还是相对不错的。另一方面,不同领域的很多企业希望,或正在发展该块业务。
比如,很多大卖场企业在做便利店业务,B2B运营商在做便利店业务,融到资的一些社区团购运营商也在做便利店业务,一些百货零售商在做便利店业务,电器起家的零售商在做便利店业务,大型线上平台也在做便利店业务,便利店行业本身则在跑马圈地中等等。
所以,全时便利店的”买家“、潜在投资者的群体面,还是相对较广的,有议价空间。
未来,就看事态、商谈进展了。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