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财经号下载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广告
首页> 财经> 正文

巨一科技IPO企业身价暴增,员工薪资却降低?

财经号APP
实投财经实投财经 2021-07-02 09:38:09 23795
分享到:

企业身价暴增,员工薪资却降低?

 

根据招股说明书,巨一科技的员工人数分别为1306人、1688人、1705人和1664人, 2018年职工人数大幅提升, 2020年上半年职工人数却减了不少。此外,巨一科技在对期间费用进行说明时,详细介绍了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详细构成情况,其中就包括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合计薪酬金额;而在介绍主营业务成本时,则介绍了其中的直接人工的详细情况,即生产人员的薪酬。结合期末员工人数及薪酬数据,不难核算出其各类员工的人均薪酬金额:2017年,其销售人员的人均薪酬金额高达20.47万元,然而2018年则出现了大幅下降,仅剩下18.04万元,下降幅度为11.85%。2019年略有增长,但到了2020年进一步下降到16.75万元,仍旧下降了11.42%,波动情况非常大。

管理人员收入情况与销售人员收入波动趋势相似,只是相比销售人员,管理人员2017年到2018年的人均薪酬下降幅度更大,从28.74万元下降到了21.39万元,下降幅度达25.57%。相对来说,生产人员的薪酬在2019年波动是最大的,从2018年的5.69万元增加到了8.84万元,当年的增幅高达55.39%,可随后的2020年又减少到了6.96万元,出现21.35%的降幅。整个报告期内,始终保持增长的只有研发人员薪酬,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了14.72%和13.92%,只是到了2020年,增长情况有所放缓,仅增长了3.79%。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2018年,还是2019年,其营业收入皆为增长,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5.41%和22.03%.

巨一科技在首轮问询答复中,也对其各类型人员的人均薪酬进行了核算,而核算结果却与上述核算数据大相径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公司核算中采用了平均员工人数其核算,所采用的平均人数与其披露的期末员工人数却相差甚远,以销售人员来说,其核算采用的平均销售人员数量分别为65人、63人、84人和92人,而在该司对外发布的员工表中,其期末的销售人员人均数量却分别为68人、80人、100人和121人。从期末人数来看,随着企业销售规模的增长,销售人员数量持续增加情合理。然而如果从平均数量看,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其2018年销售人员的人数比2017年还少。

此外,其管理人员2019年和2020年的期末人数均比平均人数少,而销售人员、研发人员的数量则在整个报告期内,期末人数均远超平均人数,这意味着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其他人员越来越多,惟独管理人员却越来越少。从其期末研发人员和平均研发人员数量对比来看,除了2019年,其他年份前后均相差数十人之多,这意味着其研发人员并不稳定,存在很大的流动性。

在招股书中,不论是介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时,还是介绍员工社保缴纳情况时,公司均采用了期末员工人数的占比数据,惟独到了首轮问询答复函中,就突然改变了统计口径,采用了从来没在招股书中提及过的年度“平均人数”,而其所谓“平均人数”并没有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说明。

 为何不详细介绍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的详细薪资情况呢?为何采用平均员工人数,是为了模糊各员工不同的薪资或待遇吗?从平均数量看,销售规模在扩大,为何销售人员却在减少呢?总销售人数在增加,为何平均人数却在减少?从薪酬角度看,按照平均人数核算,2018年其销售人员薪酬在增加,那么贵司员工又为何要大幅离职,导致当年平均人数下降呢?销售规模扩大,管理人员却越来越少,难道经营扩大反而不需要管理人员了?作为一家标榜自己很注重研发,且研发人员薪酬一直在增长的公司,研发人员流动性如此之高又该如何解释呢?为了IPO“清障”约8年的企业,在面对期末员工人数的报告时,却语气含糊,甚至摒弃原先的占比数据,转用了无核实说明、没有信服力的“平均人数”来统计又是为何?

巨额存货堆积,经营方式存疑

 

财务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巨一科技电机产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85%、71.12%、57.84%,电机控制器产品利用率分别为52.60%、71.78%、56.90%,而在2020年第四季度,其电机、电机控制器的产能利用率也仅分别为58.09%、58.50%。2017年至2020年,公司账户上的存货账面余额分别高达7.3亿元、10.39亿元、11.98亿元和13.68亿元,其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存货增幅分别达到42.43%、15.30%和14.06%。对此情况,巨一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存货规模较大,主要由于智能装备项目周期较长,导致在产品验收前,其存货的账面价值金额较高。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存货规模会进一步增加。如此表述说明,公司账户上所存在的巨额存货将是常态,且规模可能在以后还会持续增加。

在此情况下,巨一科技仍在加码扩产,其招股书显示,其拟募资20.03亿元,投向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等,其中前者拟使用募集资金6.74亿元,为使用募资最多的项目。从公司此次IPO的几个募投项目来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是用于扩大产能的。

问题在于,对于一家年销售规模仅有十多亿元的企业来说,每年十多亿元的存货规模是个严峻问题,不但令公司存在巨大的存货跌价风险,而且还会大量占用资金,严重影响企业的流动性,拖累企业运营周转,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只有不断地从外部获得资金充实流动性,但在上期文章已经提到,巨一科技有大量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已被抵押,其自身的融资能力已经不足。同样影响到公司资金周转的还有“回款”的问题,产业链上的弱势地位让公司有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大量应收款项等待收回。因此在此次IPO募资中,巨一科技拟募集资金逾20亿元,其中有5亿元是用于补充运营资金的,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2017年~2020年6月)反映巨一科技经营回款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科目的金额分别为8.55亿元、12.18亿元、11.33亿元和7.5亿元,从数据变化来看,其2019年现金回款状况开始变差,在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2.03%的情况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却同比下滑了6.97%,如此情况说明有大量的销售未能及时回款而形成新增经营性债权。

在经营性债权科目,如果单看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尚不算大,报告期内分别为1.97亿元、2.67亿元、2.33亿元和2.16亿元,其中2019年的应收账款还是减少的,在当年回款不佳的状况下,如此情况意味着公司有大量经营性债权并不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形成了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合同资产等债权,若将这几项都算上,则相关债权金额报告期内分别达到5.64亿元、6.3亿元、7.48亿元和5.12亿元,不仅应收部分规模不小,且增速也不低。而大量应收款项的存在,一方面需要计提大量的坏账准备,影响公司的业绩,另一方面也必然对公司的流动性产生不小的影响。虽然公司通过应收款项融资尚能实现部分债权变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同样也会增加相应资金成本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巨一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2.25亿元、14.14亿元、17.2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1.16亿元、1.19亿元,但在2020年,巨一科技上述两项关键财务数据,分别下降至15.38亿元、8769万元。

巨一科技方面回复称:“2017年至2019年,受市场竞争加剧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公司毛利率下降。而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下游应用车型产销量下降幅度较大。” 财务数据显示,2017~2020年,巨一科技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17亿元、 10.22亿元、11.88亿元、13.52亿元,  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5.32%、47.11%、 49.53%和51.32%。对此,巨一科技方面解释称,其存货规模较大,主要由于智能装备项目周期较长,导致在产品验收前,其存货的账面价值金额较高。其同时坦承道:“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存货规模会进一步增加,可能存在因存货占用资金余额较大而对公司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大量应收款等待收回,贵司是否有对应的策略或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呢?将会采用何种方法去挽回损失呢?已有巨额存货堆积,为何还要扩大生产规模?贵司将以何种方式实现对公众说的——扩大存款规模这一说法?巨额存货耗资巨大,且难以解决,并非融到大量资金便能解决,若贵司募集到资金,是要将资金投入于此吗,贵司认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还是另有打算或是为了坑骗股民?贵司募集资金是因为企业本身资金并非难以流动,而是即将无法流动了吗?

深陷法律纠纷,实控人做法惹人诟病

 

2019年5月30日,苏州巨一与恒天公司双方签署《巨一设备一线终验收问题点》,经调查,确认一期设备存在黑鸟系统崩溃、生产节拍不满足要求、拧紧枪扭矩不稳定等问题,恒天公司“要求巨一公司在时间节点前予以解决”,确认二期设备存在AGV小车限位工装防护不到位、AGV小车无法循环使用、OCV测试异常不合格电芯过多、MES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并确认部分问题巨一公司已经整改完成待生产时验证”。除了企业层面陷入的法律纠纷外,巨一科技高级管理人员还曾因醉酒驾驶被以危险驾驶罪提起公诉。然而,该案件却“不影响王淑旺担任董事和高管的资格”。

据招股书披露,巨一科技2020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审议并通过了《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聘请了3名独立董事中,3名独立董事中,有两名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疑似不宜再担任巨一科技董事。根据招股书披露,其独立董事尤建新为同济大学教授,现担任()(300748)、()(300330)、()(600009)、()(600895)、通易航天(871642)5家公司的独立董事职务,同时还担任上海上汽恒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金陵电子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职务,担任上海同灏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监事职务。自2020年10月至今,其又被巨一科技聘请担任其公司独立董事。

然而,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可就巨一科技的独立董事尤建新任职公司来看,已经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一职,如果巨一科技上市,则其兼任“独董”已达6家,显然已经超过上述指导意见中最多5家的要求,若再考虑其还在诸多公司中担任董事、监事等职位,能否有更多精力有效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是让人担忧的。

除了尤建新之外,巨一科技的另一位独立董事李勉也存在类似情况。根据招股书介绍,2009年10月至今,李勉一直担任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高级合伙人、深圳分所所长。同时还分别担任深圳市美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77)、()(002916)、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乐普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2020年10月至今,其一直担任巨一科技的独立董事。依据招股书披露内容来看,李勉同时在6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一职的行为触及了相关规定。

惹人生疑的还有2020年净利润有不小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1.16亿元、1.19亿元和8769.00万元,其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了-26.9%、2.47%和-26.34%,这意味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除了2019年略有增长外,2018年和2020年均有很大幅度的下滑。与其息息相关的毛利率也大幅下滑,报告期内(2017年~2020年6月末)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33%、26.54%、24.34%和22.24%。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资金链趋紧的状况下,巨一科技竟然赶在上市前夕于2020年9月份拿出2500万元进行分红。在本次发行前,实际控制人林巨广、刘蕾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巨一科技70.39%的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存在明显的“一股独大”现象,此次分红意味着有大部分的资金实际上是落入了实控人的口袋之中。

2018年12月,巨一科技进行了增资,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至3200万元,增资款由道同投资出资3000万元,其中计入实收资本2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800万元。在此次增资之前的2018年11月,巨一科技还分别以 2600万元和800万元的对价收购了苏州巨一100%股权和苏州宏软100%股权,也就是说,在2018年12月道同投资增资之前,巨一科技的这两项收购已经使得公司资产得以大幅增加,然而道同投资的增资价格竟然仍以2018年7月31日净资产评估值为参考依据,这显然是有些不合理的。对此,公司解释称“本次增资系管理层股权激励”,可事实上,本次增资中最受“激励”的仍然是实际控制人自己,因为在此次增资中,投资方道同投资的最大股东正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刘蕾,其持有道同投资56%的股权。

更令人惊讶的是,巨一科技一年后的再一次增资。2019年12月,巨一科技将注册资本由3200万元增至3255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全部由扬州尚颀认缴。在此次增资中,扬州尚颀共投资4108万元,其中计入实收资本5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4053万元,增资后仅取得1.69%股权。由此计算,此时的巨一科技整体估值上升至24.31亿元。

仅仅一年时间,巨一科技的整体估值竟然达到前一年的5倍多,是两年前的18倍多,作为一家尚未上市的公司,其估值一年内竟然增加了将近20亿元。之后的2020年6月,又有多家企业突然增资该公司,多位投资方多次以畸高的价格购入巨一科技股权,拉升了公司估值。

 以科创型公司为噱头的贵司为何会放任企业出现黑鸟系统崩溃、生产节拍不满足要求、拧紧枪扭矩不稳定的问题呢,这是否与生产员工薪资问题有所关联?为何企业会选择职务已如此繁忙的,且更关注自己私利的实控人作为执行董事呢,甚至不顾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是觉得他们实力强到能独自运营6家或更多企业吗? 多家企业突然以畸高的价格大量增资,双方是否还签订了未公布的协议,以至于这些企业在明面上不计回报地增资该贵司,是否又与实控人有关呢?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广告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