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财经号下载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广告
首页> 财经> 正文

青岛食品产品质量问题频出 各类报告数据“打架”

财经号APP
实投财经实投财经 2021-07-02 09:40:50 9363
分享到:

产品质量问题频出,和大供应商频遭处罚

 

事实上,一提起“老字号”品牌,人们往往会有“质量过硬”、“品质有保障”等“刻板”印象,然而青岛产品的产品质量却很难配得上这种印象。据大众日报报道,2月2日,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第4期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其中,青岛食品生产的铁锌钙奶饼干、铁锌动物饼干(冲泡型韧性饼干)检出不合格,经立案调查,市市场监管局对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处以罚款120万元。

青岛食品产品主要原材料为面粉、白砂糖、花生仁以及花生油。其中花生油的主要供应商为青岛品品好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品品好")及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壹财信》查询公开信息发现,2020年8月17日、20日,青岛市生态环境部门的相关执法人员对青岛品品好胶州西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在进行花生脱壳工作时产生粉尘。虽然该车间已安装相关污染防治配套设施,但车间外墙仍然存在着大量粉尘,并且部分粉尘未采取集中收集处理装置就进行直接排放。

2020年11月9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对其进行了罚款8万元的行政处罚,截至公告发布日期,青岛品品好还未缴纳罚款。不仅如此,青岛品品好还于2020年6月17日因产品虚假宣传被连云港市连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青岛品品好在其产品上标注"世界面包大使团(中国)推荐产品"等字样,但在连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调查后发现,青岛品品好仅仅依据公司于2019年9月与北京海伦阳光食品技术推广中心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而在两种小麦粉的包装袋上标注"世界面包大使团(中国)推荐产品"进行宣传,在不了解"世界面包大使团(中国)"是具有什么性质的组织或机构的情况下,属欺骗、误导消费者行为。

 借着“老字号”名义的企业,却徒有其名,虚有其形,产品的原材料究竟是什么,竟导致铁锌钙超标?创立70年的品牌,多年安然无恙,却在如今被检测出食品问题,是何原因呢?让“青岛品品好”这样本身就存在食品质量问题且还存在虚假宣传问题的企业成为企业花生主要供应商又是为何,难道不担心花生有问题吗?

 

混淆视听,各类报告数据“打架”?

 

根据青岛食品招股书披露,2017年青岛食品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ommodity Quest, Inc.、山东潍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百配送中心、胶州杨成志/青岛珍旺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珍旺")、福兴祥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兴祥物流",2018年10月改名,曾用名"青岛福兴祥物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分别为2,632.98万元、2,283.23万元、1,632.91万元、1,601.31万元和1,490.67万元。

通过查询青岛食品在新三板披露的2017年年报,发现在"主要客户情况"部分显示对福兴祥物流的销售收入为1,496.94万元,与招股书中数据相差了6.27万元。新三板年报中除胶州杨成志未与青岛珍旺合并销售数据与招股书不一致外,其余三家客户数据均与招股书一致。

除此之外,青岛食品的员工人数也存在信息披露不一的情况。根据招股书披露,青岛食品2017年至2020年1-6月的员工人数分别为730人、697人、654人、625人。但是新三板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青岛食品2017年员工人数为731人,比招股书多出1人。

据招股书数据披露,报告期内青岛食品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处于逐年递增态势,营收分别为4.44亿元、4.74亿元和4.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67亿元和0.75亿元。或鉴于稳步的业绩增长,青岛食品加快了IPO步伐。然而,其却在上市途中遭到了监管部门的通报。2020年5月22日,青岛证监局向青岛食品下发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青岛证监局在决定书中表示,经查,青岛食品曾于1999年和2002年两次回购股份,并进行了后续处置,但相关情况未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披露。同时,《公开转让说明书》中该公司关于“1999年9月至2017年7月公司股份登记过户情况”的表格相关数据也存在错误。青岛证监局认为青岛食品的上述行为违反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两次股份回购行为均涉及内部职工及近亲属,存在关联交易之嫌。而在此次的说明中,青岛食品仅采用了“员工”“内部职工”“该等员工的近亲属”和“相关人员”等十分隐晦的词语进行表述,并未能公开回购者的具体情况。

 是否能具体公开一部分内部职工的信息呢?真的是内部员工,而非公司为了提高股价,吸引股民而自己买的吗,可否给出相应股票的去处?为何胶州杨成志未与青岛珍旺合并销售数据与招股书价格不一致,究竟是谁在试图欺骗广大股民?2017年多出的员工是担任什么职位,为何不公布,是为了逃一部分税吗,是否还有其他未公布员工?

 

企业发展靠旧名,不求创新吃老本?

 

青岛食品的前身为青岛食品厂,始创于1950年,经营饼干、糖果等食品。1992年11月,青岛食品厂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作为“老字号”食品品牌,青岛食品申报在中小板上市,拟发行22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1%,由中信证券保荐。预计募集资金4.64亿元,主要用于智能化工厂改扩建项目、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值得关注的是,“风雨飘摇”的青岛食品并没有焕发出新活力,产品质量问题仍然制约着企业发展

青岛食品的主要产品包括“青食”品牌钙奶饼干、“青食”品牌休闲饼干和“海友”品牌花生酱。在手机淘宝平台搜索“青食”,发现销量最高的产品“钙奶饼干”月销量大概在一千件左右,其余商家的销量均在千件以下。而在搜索“饼干”后,发现某些品牌的饼干月销量高达6-9万件,这样的差距可谓高下立见。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青岛食品旗下钙奶饼干的商品标签不乏“80后”、“传统”、“怀旧”等标签。然而市面上的休闲食品层出不穷,青岛食品想要仅仅依靠消费者的怀旧感“出圈”,可能很难在竞品中脱颖而出。

陈旧的包装,单一的品类,不难看出,在70年的时间洪流之中,青岛食品不仅没有在产品口味、包装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且产品线没有进行扩展,目前主营产品仍是饼干。招股书披露,2017-2020年上半年,青岛食品饼干产品贡献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87%、82.61%、83.16%和87.08%,贡献的毛利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93.48%、93.10%、92.94%及100.06%。公司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饼干产品的销售情况,仅仅依赖饼干冲击资本市场可能还有一些难度。

进入互联网时代,不论老字号企业历史有多悠久,一旦停止了创新的步伐,随时都可能被淘汰出局。青岛食品在创新方面做的远远还不够。

 为何募集4.64亿元资金,创新仍无成果,募集的资金究竟流向了何处?为何企业已是“风雨飘摇”,贵司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既不创新,也不去想更好的营销策略,只是一味地消费客户呢?大量资金投入,可客户却如此稀少,是否会导致积货呢?当今企业为发展,不仅生产相关产品还致力于发展衍生产品,为何贵司70年来,却只靠着一款饼干决定业绩?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广告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