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水科技内控如同虚设 前后披露数据打架 产品单一
从新三板摘牌一年后,九江善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善水科技”)再度递交招股书,拟冲刺创业板IPO。
7月1日,深交所公布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第七批受理企业,其中善水科技以13.13亿元募资额位列20家受理企业的榜首。
报告期内,在环保高压下,染料行业集体迎来一波上涨行情,染料中间体供应商善水科技也收割了不少红利。然而,随着落后产能清退、行业集中度提升,染料中间体价格有所回落,善水科技营收净利润已呈下滑趋势。
此外,善水科技招股书中疑点重重,多处数据与此前披露的年报内容相左,广大网友及投资者质疑善水科技披露信息有避重就轻之嫌。新三板挂牌期间,曾因会计差错行为收到股转系统下发的监管函;募投项目产能利用率偏低,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或也值得关注,接下来我们聊聊九江善水科技。
善水科技成立于2012年,公司主要经营染料中间体、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其中染料中间体包括6-硝体、氧体、5-硝体和邻氨基苯磺酸,农药和医药中间体包括2-氯吡啶等氯代吡啶系列产品。
创立仅8年的时间内,公司已两度在资本市场徘徊。
一、善水科技所在行业分析
善水科技主要经营染料中间体、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所属行业为精细化工行业。
精细化学工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简称“精细化工”,其产品又称为精细化学品或专用化学品。相对于总量千万吨级的大宗化学品生产规模,精细化工行业主要生产精细化学品,即在基础化学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的系列化工产品,如有机胺类、醇类、酚酮类、增塑剂、中间体、稳定剂等,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电子材料等。截至目前,全球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 10 万种。
善水科技核心产品 6-硝体主要用于生产酸性染料,属于染料中间体的一种。我国是酸性染料产销大国,2018年我国酸性染料产量4.48万吨,进口1.41万吨,出口1.15万吨,消费量4.74万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目前染料中间体产量居世界首位。
二、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旗下子公司持续亏损
善水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共分为染料中间体、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两大部分。其中,6-硝体以及其半成品氧体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2018年、2019年度上述产品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0.55%、87.96%、91.04%。
5-硝体和2-氯吡啶是公司报告期内新增的产品,目前收入比重较低。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这两类产品收入金额较2018年同期均出现下滑,收入占比也随之降低,使得善水科技产品结构趋于单一。
三、营收净利润、产能利用率双双呈现下滑趋势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善水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11亿元、4.81亿元和4.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1.46亿元和1.39亿元。2019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7%、4.72%。
善水科技主营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受5-硝体和2-氯吡啶两类产品收入下滑所导致。随着化工行业供给侧调整的结束,善水科技未来毛利率水平上升趋势恐怕难以继续。一旦公司毛利率出现下滑,则可能给公司净利润带来较大影响。此外,公司净利润的下滑则与两家子公司的亏损也有一定关系。
然而,就在公司各产品线产能利用率全面下滑的情况下,善水科技却计划大举融资来扩大生产。
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IPO,善水科技计划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5,366.00万股,拟募集资金13.13亿元,其中12.6亿元用于“年产6.1万吨氯代吡啶及1.5万吨2-氯-5-氯甲基吡啶建设项目”,5,272.66万元用于研发大楼建设项目。
显然,在公司现有产能尚不饱和的情况下,善水科技此番融资扩产的必要性以及项目达产后的产能消化能力都不免让人怀疑。
疑虑1:善水科技财务数据“打架”
2017年8月,善水科技曾挂牌新三板,在短短两年内,就于2019年2月14日在新三板摘牌。与此同时,善水科技辅导机构变更为中原证券。历经一年多的辅导期,2020年4月,善水科技首次在证监会预披露招股书,正式冲刺创业板IPO。
我们将公司招股书与其在股转系统披露的年报进行对比后注意到,两份公告多处表述不一致,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况。
善水科技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收3.21亿元,归母净利润6692.32万元;而在公司招股书中,当期公司实现营收3.1亿元,归母净利润6910.63万元。
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出现1081.72万元、218.31万元的差额,但据善水科技5月1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无重要会计估计变更,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对本期财务报表无影响。
疑虑2:公司产品销售数据存在矛盾
据招股书,2017年,公司5-硝体的销售价格为6.52万元/吨,销量为119.38吨,据此粗略计算公司当期5-硝体的销售金额约为778.36万元。然而,公司披露,当期5-硝体的销售收入为1279.08万元,出现500.72万元的差额。
疑虑3:公司大客户的采购销售数据披露错误
据招股书,2017年,恒升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恒升化工”)、天津三环化学有限公司(下称“三环化学”)分别位列公司第一、第二大生产型客户,贡献销售收入分别为4761.40万元、4648.39万元。
而在公司2017年年报中,贡献同等销售额的前两大客户变更为常山县海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诚化工”)、上海恬庄物资经营部(下称“恬庄物资”)。恒升化工位列当期公司第4大客户,贡献销售额为2815.3万元。
据工商资料,恒升化工、海诚化工两家公司并不存在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情况。招股书显示,恒生化工与恬庄物资均系公司贸易型客户,2017年分别贡献销售额3225.41万元、604.28万元。
解释称:上述差异系公司在披露 2017 年度报告时填报错误所致,发行人已在招股说明书进行了修正。
疑虑4:善水科技招股书披露的当期主要供应商名单与年报中的不一致。
据招股书,2017年,公司对第一大供应商山东世纪阳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世纪阳光”)的采购额为3483.86万元,而在年报中这一数据为2986.19万元;公司年报中第二大供应商为杭州敏宇化工有限公司,采购额为1454.3万元,而招股书中对该公司采购额为1714.4万元。
为何公司年报与招股书中存在多处不一致的情况呢?
疑虑5:募投项目相悖
从募集资金流向来看,善水科技此次IPO意在拓宽产品领域,进一步扩大规模。
根据募资规划,公司拟通过公开发行募资13.13亿元,其中12.6亿元用于“年产 6.1万吨氯代吡啶及1.5万吨2-氯-5-氯甲基吡啶建设项目”,5272.66万元用于研发大楼建设项目。
截至2019年末,善水科技资产总计4.98亿元,此次募资总额约为公司总资产的2倍有余。
从具体情况来看,此次募投项目主要产品为农药中间体氯代吡啶系列产品,包括年产2-氯吡啶2.5万吨;2,3-二氯吡啶 8000吨;2,3,5-三氯吡啶5000吨;2,3,5,6-四氯吡啶2万吨;五氯吡啶3000吨;2-氯-5-氯甲基吡啶1.5万吨。
善水科技表示,公司目前产品较为单一,主要以6-硝体产品为主,但在6-硝体市场中,公司后续提升空间难以支撑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而对于此次拟对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产品进行大幅扩产的情况,善水科技称,公司子公司众力化工以氯代吡啶产品为主,具有丰富的生产及管理经验。
但就上文所述,众力化工长期内仍未扭亏。而从公司现实情况而言,农药和医药中间体收入贡献较低。2017-2019年分别贡献营收834.5万元、2425.08万元、1702.8万元,占比分别为2.76%、5.05%、3.81%。
此外,公司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的产能利用率也并不饱和。按计划,公司此次扩产将新增2-氯吡啶2.5万吨。报告期内,公司2-氯吡啶的产能分别仅有733.33吨、800吨、287.5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64%、149.58%、58.78%。公司能否及时消化新增产能,或仍需进一步考量。
四、曾遭新三板监管部处罚
2018年8月,善水科技实控人黄国荣、财务总监詹国华因信披违规,遭新三板监管部处罚。具体原因如下:
实际控制人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通过个人银行账户向员工发放年终奖,金额达597.91万元。
解释称:2017 年,善水科技进行了财务自查,才发现上述奖金账务处理存在差错,因此进行了差错更正。
善水科技在不断的挑战市场共识,没有可依赖的路径推演,每次的自圆其说莫不是把投资者的智商踩在地上碾压?与其每次都在犯错后找借口洗清,还不如趁早把历史问题处理好、财务规范工作做好,再来迎接上市的审核。
接下来,梳理下投资者对善水科技热切关注的问题
1、善水科技有内控却形同虚设、账务处理随意,是公司制度出现bug,还是直接蔑视制度故意而为之?
2、贵司多处数据与此前披露的数据内容相左,是否存在避重就轻?为何不能以真实数据示众?
3、2019年,公司主营收入及净利润双双下滑,善水科技将做何举措进行挽救或填补?
4、贵司目前主要依赖6-硝体贡献半壁营收,产品结构过于单一,贵司接下来将展开怎样的创收计划?
5、贵司在现有产能利用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此番融资扩产,项目达产后其是否有能力消化其产能?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